《一起长大的玩具》读后感
哎,近读了本挺有意思的书,叫《一起长大的玩具》,是金波爷爷写的。说实话,一开始我还有点儿犹豫,心想:玩具?这能写出啥花来?结果,一读下去,嘿,还真挺吸引人的!
书里讲的可不是什么高科技玩具,都是些以前老式、土里土气的玩意儿,什么泥巴捏的泥人儿、自己动手做的陀螺、还有用破布缝的布娃娃…… 看着看着,我脑子里就浮现出好多画面:夕阳西下,一群孩子在胡同里追逐嬉戏,手里拿着各自的“宝贝”;夏夜的星空下,孩子们围坐在一起,听大人讲故事,手里转动着自制的陀螺…… 这感觉,妙啊!
跟现在这些精雕细琢、功能强大的电子玩具比起来,书里的这些玩具简直“low爆”了。但仔细想想,咱们现在这些花里胡哨的玩具,玩儿几天就腻了,扔一边吃灰。而书里那些玩具,虽然简单,但里面包含了孩子们的心血,还有他们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回忆,那才是真正的宝藏啊!

记得小时候,我也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。虽然手艺不咋地,做出来的东西也远不如商店里卖的精致,但玩起来却格外开心。比如,我曾经用树枝和绳子做了个简易的弓箭,虽然射程只有几米远,但每次射中目标时,那种成就感,比玩儿什么游戏机都强! 现在想想,那段时光真是简单快乐,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电子产品,只有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纯粹快乐。
书里我喜欢的,是那个“火狐狸”的故事。 虽然记不清具体细节了,但这个小狐狸帮助别人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。它善良、勇敢,这让我觉得,玩具不只是玩具,它也能承载着美好的品质和价值观。
金波爷爷的童年,真让人羡慕啊! 他那时的玩具虽然简陋,但却充满着童趣和想象力。 他把这些玩具的故事,写得那么生动有趣,让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年代,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那些游戏。
现在想来,我们和金波爷爷那一代人,童年玩的东西虽然不一样,但童年本身的感觉,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 那种天真烂漫,那种无忧无虑,那种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,都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。

读完这本书,我开始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。 现在的孩子,很多都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着,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简单的、需要自己动手创造的玩具。 他们缺乏动手能力,也缺乏与同龄人一起玩耍的经验。 我觉得,应该多引导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、创造性的活动,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动手做玩具的乐趣,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、在游戏中成长。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下书中玩具的魅力,我做了个简单的
玩具名称 | 制作材料 | 游戏方式 | 我的感受 |
---|---|---|---|
泥人 | 泥土 | 捏塑、玩耍 | 充满童趣,简单易上手 |
陀螺 | 木头、绳子 | 旋转、比赛 | 考验技巧,充满竞争性 |
布娃娃 | 布料、棉花 | 角色扮演 | 培养想象力,创造力 |
竹蜻蜓 | 竹子 | 旋转飞行 | 充满惊喜,充满乐趣 |
说实话,读完这本书,我的感触颇多。 它让我重新思考了玩具的意义,也让我对自己的童年,对孩子的童年,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 不是说现在孩子的玩具不好,而是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体验更多不同的乐趣,不仅仅是电子产品带来的快感,还有动手创造的喜悦,还有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快乐。
这本书也让我明白,简单的东西,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。 就像这些简单的玩具,它们不仅带给我们快乐,也教会我们如何去创造,如何去分享,如何去感受生活的美好。
我想问问大家,你们童年玩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玩具呢? 不妨分享一下你们的童年故事,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