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锲而不舍”是一个成语,用来形容做事有始有终、坚持不懈的精神。这个成语不仅在古代文献中被广泛引用,也在现代生活中成为激励人们克服困难、追求目标的重要理念。
成语解析

“锲而不舍”由四个字组成,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:
锲:指用刀刻。
而:表示承接关系。
不:表示否定。

舍:指放弃。
因此,整个成语的意思是:用刀刻东西,不中途放弃。引申为做事有始有终,坚持不懈,直到成功。
典故来源
“锲而不舍”这一成语最早出自《荀子·劝学》。《荀子》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著作,其中的《劝学》篇专门讨论了学习的重要性。在这一篇中,荀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坚持不懈的重要性:
> 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如果刻几下就放弃,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;如果坚持不懈地刻下去,即使是金石也能刻出花纹。荀子通过这个比喻,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,认为只有坚持不懈,才能达到目标。
现代应用
在现代社会,“锲而不舍”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,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。无论是学术研究、艺术创作,还是商业竞争,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成功的关键。
1. 学术研究:科学研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验。许多科学家正是凭借“锲而不舍”的精神,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,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。例如,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,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,但他从未放弃,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。
2. 艺术创作:艺术创作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。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,但正是这种“锲而不舍”的精神,使他们能够不断改进,最终创作出令人瞩目的作品。例如,梵高在生前虽然饱受贫困和病痛的折磨,但他从未放弃绘画,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画家。